翻页   夜间
72小说 > 盛宠医妃:我家王妃不好惹 > 第222章 分批上市有好处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72小说网] https://www.72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第二天,张嘉木一大早将鸡蛋、菌菇,还有预定的活鸡,送到福来饭馆时,还带去一桶活蹦乱跳的稻花鱼,草鱼和鲤鱼都有。

    张嘉木记得陆雯?的叮嘱,她家的稻花鱼可是陆续上市了,问问张掌柜,每天需要多少的量?

    张掌柜睁大眼睛,看着这一桶鱼,跟张嘉木再次确认道,

    “这真是陆小医师家的稻田里养的鱼?”

    张嘉木颇为骄傲地回应,“那是当然了,昨天陆东家,还烧了一些吃呢,我也有幸吃到一条,味道不要太好哦。

    听说,陆东家,还做了糯米腌鱼呢。”

    张嘉木自从负责给福来饭馆配送食材,和在鸡棚帮忙后,便住在了村子里。

    更别说,现在跟香芋定了亲,更是能赖在村里就赖在村里。

    王骏驰被陆雯?收为徒弟后,张嘉木便跟王骏驰挤在了一处。

    自然也就在陆雯?家里吃饭。

    张掌柜的听完张嘉木的话,抚掌大笑,“那可真是太好了,终于盼到了。回去告诉陆小医师,每天保证送六桶来。”

    张掌柜瞬间就想清楚了,每天送六桶,自己和其他三个福来饭馆每天一桶,县上的福来酒楼送两桶。

    今天得到的这一桶,也分半桶,带到县上福来酒楼,让老板苏越为也尝尝鲜。

    鱼的价格,就按照陆雯?提出的,每斤比市场价高出二百文的价格收,当然,饭馆是不会亏的,招牌按照陆雯?的要求,就打“丰收”牌稻花鱼。

    菜肴成品售价不会低的,利润是有保障的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陆雯?也给永齐镇杨家商行老板杨修永,也随着商行进货的车辆,带了一桶稻花鱼,让他试销。

    没想到,下午杨修永便打发人过来,说,今天带去的稻花鱼,没出永齐镇,中午之前,便被抢购一空了,极受欢迎。

    来人,还将今天的购鱼的钱给陆雯?带过来了,价格是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一百五十文结算。因为杨记商行的需求量要大一些的。

    以后,每天早上杨记商行需要十二桶稻花鱼。

    为了保证每天能趁早按时供应,陆雯?召集了董富贵四人,安排抓鱼的事情。

    事情交给其他人她不放心,毕竟是在水稻田里,担心水稻受损。

    办法也很简单,就是在水稻田里,下抓鱼篓,也不耽误时间,每天晚上下鱼篓,一清早收鱼篓,装桶。

    看见陆雯?家的稻花鱼,开始收获了,跟着她一起养鱼的农户着急了。

    他们的稻花鱼,长势可没有陆雯?家的快啊,个头小了很多呢。

    可是,看到陆雯?家的鱼上市了,还是忍不住心焦。

    这不,看着陆雯?家一批稻花鱼,被运送走,里正和董老爷子,便凑过来跟陆雯?说话。

    陆雯?笑呵呵地听完,也跟着几个人去看了各自家的稻花鱼。

    反问道:“里正爷爷,您觉得,您家的鱼现在售卖合适吗?”

    里正叹口气,不好意思地说道:“我知道的,现在个头还有些小呢,这不就是看见你家的鱼,已经开始售卖的,心里有些着急。”

    陆雯?看看其他人,问:“你们也是这样想的?”

    众人点点头。

    陆雯?明白他们的心思的,便开口道:

    “我知道大家伙的想法和担心,但是,换个角度想想,如果按这么小的个头,就售卖的话,在重量和价钱上,势必会受影响的。是不是?”

    众人都了然的,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啊。个头小,便卖不上好价钱,而且重量上也吃亏,鱼是按重量结算的。

    陆雯?继续说道:“其实,大家伙,不要担心,我们几家,分批出鱼,反倒是好事,量大价低啊,对不?”

    可不是,物以稀为贵啊。

    “再说啦,我是跟大家伙,签了契约的,会负责大家伙的稻花鱼售卖的,你们还担心什么呢?”

    对啊,是签了契约的啊,他们四家人是跟陆雯?签了契约的啊。

    哎,一着急怎么把这事忽略了呢?

    自从在稻田里养鱼以来,陆雯?一直手把手地教几户人家如何养鱼,定期来他们的稻田巡查,查看鱼的长势,并给予指导的。

    正因为,他们跟着陆雯?在稻田里养鱼,他们各家养了鱼的水稻,长势,要比没养鱼的水稻长势要好,还省了不少除草的功夫呢。

    他们有时候走在一起,说起来,都有些后悔,没有将所有的稻田,都养上鱼。

    经过陆雯?的一番说明和提示,几人更不好意思了,道理听明白了,是他们有些急功近利了,纷纷给陆雯?道歉。

    不知道的人,看见他们几人,还有里正和董老爷子都去找陆雯?,还想着,是不是去找麻烦的,毕竟,村民们都看到,陆雯?家的鱼开始挣钱了啊。

    有担心,有吃瓜的,没一会儿,发现事情好像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哦,里正带着几人笑呵呵地走了。

    安排好了稻花鱼的销售,陆雯?便开始忙乎土豆的采收。

    她家的土豆喝的是空间灵泉,长速很快,成熟也早。

    土豆的采收,全凭人工啦。不过,她现在不缺的就是人。

    听溪山庄那边的良田,水稻秧苗的移栽,土豆和玉米播种都已经完成。

    辣椒番茄育苗的长势也很好,各类蔬菜也就下播,开始冒头发芽。

    陆雯?新买了二十头牛,有了二十套新农具的配合,耕作移栽下种的速度很快。

    也让第一次见新农具的负责种植的人,心头一震,这效率比纯人工强太多啦。

    姜英琪更是震撼,他方才明白,为何他给陆东家提出,种五百亩田,这些人不够的,却被陆东家驳回了,只说,让他听从技术指导的安排便可。

    可不就是不需要更多的人吗?

    土豆的采收,蒋县令早就打过招呼的,他要亲自来现场看看。

    陆雯?安排好人员的调度后,便给蒋县令带了信过去,告诉他,自己计划于那天开始采收土豆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