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72小说 > 铁路职工 > 第1章 生离死别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72小说网] https://www.72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常宁正独自坐在车间那略显昏暗的角落,周围机器的轰鸣声仿佛都在这一刻停滞,他的世界瞬间被一则噩耗击得粉碎——又一位老师傅在工作岗位上倒下了。那一刻,常宁只觉脑袋“嗡”的一声,顿感五雷轰顶,整个人都懵在了原地,眼神中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。

    这位老师傅是车间运转车间北区指挥室备受敬重的区长。在过往的岁月里,他对待工作始终兢兢业业、一丝不苟,每一个决策、每一次调度都精准无误,是车间里公认的中流砥柱。而对于常宁来说,老师傅的意义远不止于此,他在常宁初入车间时,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导他操作机器,传授那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技巧;在常宁生活遭遇困境时,又像一位慈祥的长辈,给予他温暖的关心和鼓励,帮他排忧解难。在常宁心中,老师傅早已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前辈,更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引路人。

    巨大的悲痛如汹涌的潮水般迅速填满了常宁的内心,他欲哭无泪,那种伤心犹如千万根尖锐的针同时狠狠地扎在心上,痛苦欲绝。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,许久之后,他才回过神来,意识到下班后必须立刻赶往老师傅家中。他顾不上吃一口热饭,脚步匆匆地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中。夜色深沉,路灯昏黄的光洒在他疲惫而又悲伤的身影上。一路上,老师傅那和蔼的笑容、关切的眼神不断在他的脑海中浮现,那些曾经一起在车间里奋斗的日子,那些充满着教导与鼓励的话语,都如电影般一帧帧闪过,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,他却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,仿佛只要不让泪水流出,就能留住那份珍贵的回忆。

    当他终于来到老师傅家中,屋内弥漫着沉重而哀伤的气息。常宁缓缓走近,看到老师傅那安详却又略显疲惫的面容,再也忍不住,泪水夺眶而出。他静静地站在一旁,嘴唇微微颤抖,

    脚步踉跄地迈入屋内,眼神直勾勾地望向老师傅的遗容,泪水瞬间决堤,不受控制地汹涌而出。他的嘴唇微微颤抖,似乎想要说些什么,却被悲痛哽住了喉咙,只能发出破碎的呜咽声。

    他缓缓走向前去,双腿像是被灌了铅般沉重,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。来到老师傅身边,他缓缓蹲下,双手紧紧握住老师傅那早已冰冷的手,仿佛这样就能传递他的不舍与眷恋。

    常宁的肩膀微微颤抖,压抑着的哭声在寂静的屋内显得格外悲戚。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曾经与老师傅相处的画面:老师傅耐心地为他讲解机器的操作流程,手把手地纠正他的错误;在他因工作失误而沮丧时,老师傅温暖有力的鼓励;还有那些一起在车间里忙碌到深夜,互相打趣、互相支撑的日子……

    过了许久,常宁才渐渐止住悲声。他轻轻起身,用衣袖擦了擦红肿的双眼,环顾四周,看到老师傅家中陈设简单朴素,心中不禁又是一阵酸涩。他默默地走到灵堂前,拿起一支香,庄重地鞠躬三次,每一次鞠躬都饱含着他深深的敬意与感激。

    在与老师傅的家人交谈时,他强忍着悲痛,声音沙哑却坚定地承诺会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,“我是常宁,师傅他……他对我来说太重要了。从进车间第一天起,他就一直照顾我、教导我,我能在这行站稳脚跟,全靠师傅。他的那些经验、那些教诲,我都记在心里,一辈子都不会忘。”

    常宁稍作停顿,擦去眼角的泪花,接着说:“以后有什么难处,你们尽管找我。师傅不在了,我就是你们的亲人,跑腿帮忙的事儿,我一定义不容辞。孩子上学、家里买东西这些事,只要我能做到,一定帮衬着。

    就像老师傅曾经无数次帮助他那样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心,一种要将老师傅的精神传承下去的决心,哪怕前方的道路充满艰辛与挑战,他也会带着这份信念,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守下去。

    他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,在老师傅家中短暂而又漫长的停留后,缓缓转身,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。

    在心中默默诉说着对老师傅的感激与不舍,回忆着他们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,从初入车间时的懵懂无知,到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能手,每一个瞬间都饱含着老师傅的心血与付出。然而,常宁深知,车间的运转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,每一个零件都至关重要,少了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影响整体的运作。自己第二天还得按时回到岗位上,肩负起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。他多么渴望能跟着去殡仪馆的火化车间,送老师傅最后一程,陪他走完这最后的旅程,但责任的重担沉甸甸地压在肩头,让他别无选择,只能无奈地放弃这个想法。

    每一步都像是有千斤重,带着满心的悲痛与遗憾,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迈向回家的路。一路上,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,只有老师傅的身影挥之不去。回到家中,他简单洗漱后便躺在床上,望着漆黑的天花板,久久不能入眠。他知道,明天依旧是忙碌而又无法停歇的一天,只是这一次,当他踏入车间,那个熟悉且敬爱的老师傅的身影将永远不会再出现,而他,必须带着老师傅的期望与教诲,继续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……

    常宁迈着沉重且迟缓的步伐回到家中,仿佛每一步都承载着千钧的重量。他身心俱疲地推开家门,连灯都没力气去开,径直朝着卧室走去,然后整个人如同失去了所有支撑一般,瘫倒在了那张凌乱的床上。他的双眼空洞无神地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,黯淡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满是疲惫与哀伤的脸上,思绪却早已飘远,毫无睡意可言。

    在这寂静而又压抑的黑暗中,他的脑海里犹如一台失控的走马灯,不受控制地不断闪现着过往岁月中的种种画面。那些曾经在铁路线上一同挥洒汗水、并肩作战的工友们的面容和身影,在这如墨般的夜色里交替浮现,时而清晰,时而模糊,仿佛是命运在无情地捉弄他,不让他有片刻安宁。

    他的思绪飘回到了多年前,那个初入铁路行业的自己,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。那时的他,眼中闪烁着光芒,一心想着要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大展拳脚,为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,同时也憧憬着能通过这份工作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。然而,现实却如同一堵冰冷而坚硬的墙,无情地矗立在他的面前,将他的热情一点点地消磨殆尽。

    这些年来,身边的工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去,他们离去时的年纪大多都在四五十岁、五六十岁,这本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壮年时期,是可以尽情享受生活、看着子女成家立业、含饴弄孙的幸福时光,可他们的生命却如脆弱的烛火,在铁路工作的重压下戛然而止。那些曾经回荡在车间、宿舍里的熟悉的爽朗笑声,那些充满着关切与质朴的日常话语,仿佛还在耳边回响,可那些说话的人却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上,只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伤痛。

    常宁的眼前浮现出了老张的身影,那位在扳道岗位上默默坚守了无数个日夜的老工人。老张为人忠厚老实,对待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,哪怕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夜或是酷热难耐的盛夏,他都从未有过一丝懈怠。然而,长期的熬夜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,各种疾病缠身。但他总是强忍着病痛,坚持在岗位上,直到那一天,他终于支撑不住,倒在了自己奉献了一生的岗位上,留下了孤苦伶仃、悲痛欲绝的家人。还有负责信号维护的老李,他的工作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精神紧张,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。为了确保铁路信号的正常运行,他经常不分昼夜地奔波在铁路沿线,检查和维修设备。不规律的作息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,可他却从未停下脚步休息。最终,无情的病魔还是过早地夺走了他的生命,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和那些亲如兄弟的工友们。这些工友们,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,毫无保留地为铁路事业奉献了一切,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不平凡的坚守,可命运却如此不公,让他们最终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幸福和安宁,未能善终。

    常宁的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,这种感觉如同潮水一般,一波又一波地向他袭来,几乎要将他淹没。他不禁开始深刻地反思,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?难道真的只是命运的无情捉弄吗?还是说这个行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某种不合理的结构,才导致一线职工们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?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铁路一线职工的艰辛,熬夜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成为了生活的常态,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。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极度的透支状态,生物钟完全紊乱,各种职业病缠身却又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和休息。然而,即便他们如此拼命地付出,所得到的回报却少得可怜,微薄的工资仅仅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,与他们所承受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相比,简直是微不足道,远远无法弥补他们所奉献出的一切。

    常宁在床上翻来覆去,不停地变换着姿势,试图让自己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,可怎么也睡不着。这些沉重得如同铅块一般的思绪,就像鬼魅一般紧紧地缠绕着他,让他无法挣脱,无法逃避。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,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,似乎也在为这些在铁路一线上过早逝去的生命默默地默哀。而常宁的内心,在这无尽的黑夜中,愈发地感到迷茫与彷徨。他不知道这样暗无天日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,也不知道自己和那些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的工友们,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又将何去何从。他的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、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恐惧,这些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,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之中,无法自拔。

    常宁静静地躺在床上,黑暗将他紧紧包裹,而他的思绪却如同断了线的风筝,在空旷的夜空下继续飘荡着,不受控制地飘向了过往的岁月深处。他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后来自己转岗到如今这个相对轻松、至少晚上能睡好觉的岗位时的情景。

    那一天,当得知自己即将离开一线岗位,转而去往那个在工友们眼中无比“舒适”的岗位时,他的内心深处的确有过那么一丝难以察觉的庆幸之感。毕竟,那些在一线岗位上没日没夜劳作的日子,早已让他身心俱疲,身体仿佛被透支到了极限,每一根骨头、每一块肌肉都在发出疲惫的抗议;精神上更是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时刻紧绷的神经就像一根拉到极致的橡皮筋,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。所以,当这个转岗的机会来临,他的第一反应是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,身体和精神都迫切地急需一段长时间的休息来恢复元气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