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72小说 > 大明:朕才是帝国之主 > 第178章 党同伐异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72小说网] https://www.72xs.info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朱由校平反张居正和戚继光的旨意下发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影响越来越大,扩散到整个大明疆域,每到一地,便引发当地官员、军队以及百姓的热议。

    也因此,朱由校在这些人心中的形象也逐渐发生了蜕变,他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。

    他不再是传闻中那位年幼的、痴迷于木匠活的大明皇帝了,而是一位睿智、仁德、英明神武的大明圣主。

    朱由校在内书房中,看着魏忠贤正在分类今日从通政使司拿来的奏疏。

    过了片刻,魏忠贤将整理好的奏疏一一摆放在案桌上,弓着身子,谄媚地说道:“万岁爷,今日的奏疏都在这儿了。

    这一部分是朝中御史对您歌功颂德的一些奏疏,您看看。”说着,魏忠贤轻轻的将桌案上的一小摞奏疏往前推了一下。

    朱由校听到魏忠贤这么说,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微笑道:“哦~朝中御史歌颂于朕?倒是有趣,朕便看上一看。”随即,朱由校从这一摞奏疏上拿起一本看去。

    一开始,朱由校还是笑着的,但是,随着朱由校往下看时,却发现了问题,只见这一本奏疏上写的是“臣闻上古贤君,承天命而治万民,德润四海,功盖千秋。

    今吾皇朱由校陛下,睿智天纵,圣德昭彰,实乃大明之幸,苍生之福。

    陛下明察秋毫,洞悉往昔沉冤。毅然平反张居正公,此等魄力,堪比尧舜之明断。

    张居正昔日改革,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。

    虽蒙尘一时,然陛下独具慧眼,拨云见日,令其功绩重见天日,使得吏治有望澄清,政令再度畅达,为我大明官场注入蓬勃生机。

    此乃知贤用能之举,足以垂范后世,令朝堂诸臣感奋,愿效死力以报陛下之恩。

    陛下虽春秋尚轻,然心怀我大明之文臣,每思至此,臣等诚惶诚恐。

    在此,臣等叩谢皇恩,愿陛下龙体安康,大明江山永固。

    湖广道监察御史

    刘芳

    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号

    谨奏

    ”

    朱由校看着这本奏疏,眉头微皱的将其放下,接着拿起下一本打开看去,第二本奏疏上写的是“臣伏惟我皇朱由校陛下,德配天地,仁覆九州,即位以来,屡施善政,震撼朝野,传颂四方。

    平反张居正一事,尽显陛下高瞻远瞩。

    张公之改革,于田赋、吏治、水利诸般政务,皆有开创之功,曾使国富民强。

    陛下此举,不只为一人洗冤,更为国寻回失落之珍宝。

    如今各级官员,立志重拾张公遗策,精勤政务,吏治焕然一新便在眼前。

    此皆陛下一言九鼎,扭转乾坤之力。

    臣深信,大明有陛下如此英明神武之主,必将迈过艰难险阻,重回巅峰盛世,臣不胜欣喜,恭呈此奏,以颂圣德。

    山西道监察御史

    江秉谦

    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号

    谨奏”

    朱由校眉头皱的更紧,将这本奏疏也仍在桌案上,继续拿起下一本看去,其上写的是“臣闻,明主用人,唯贤是举;圣王断事,公正无私。

    今吾皇朱由校陛下,以睿智之资,行拨乱反正之举,平反张居正一案,真乃功耀千秋,德被万世之举,臣等文臣不胜感佩,特具此疏以颂圣恩。

    张居正,昔日宰辅,身负经天纬地之才,怀定国安邦之志。

    其在位时,推行

    “一条鞭法”,革新田赋制度,令赋税征收明晰简便,百姓负担大为减轻,农商得以蓬勃发展;考成法一出,吏治为之一振,各级官员勤勉政务,朝堂效率飙升,政令通达四方。

    彼时大明,在其操持下,渐有中兴之象。

    奈何风云变幻,公蒙尘受冤,良法美政几近废止,国家陷入困局,臣等每念及此,痛心疾首。

    幸逢吾皇陛下,独具慧眼,洞察往昔冤屈。

    毅然下诏,为张公平反昭雪。

    自旨意颁布,朝堂上下仿若春雷乍动。

    官员们重拾热忱,百姓闻之,欢呼雀跃,皆赞陛下之圣明。

    陛下虽春秋尚轻,却能明辨是非,让贤才得以善终,让我大明重回发展正途。

    臣等不胜欣喜,恭呈此奏,愿陛下福寿康宁,大明繁荣昌盛。

    浙江道监察御史

    左光斗

    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号

    谨奏”

    朱由校脸色逐渐开始阴沉,继续拿起下一本看去,内容差不多,换下一本,内容跟上一本差不多,这些奏疏中只提了张居正的功绩,对戚继光功绩只字未提。

    朱由校心里不信邪,一本接着一本往下看,脸色逐渐开始变得更难看。

    一旁候着的魏忠贤,只感觉内书房的气氛开始变得压抑起来,有丝丝缕缕地寒意从脚底往上冒。

    魏忠贤偷偷抬眼瞧了瞧朱由校,却看见皇帝陛下紧蹙眉头,原本一开始听说是这些事颂德他的奏疏时,浮起的一丝笑意早已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现在,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阴霾,心中不禁

    “咯噔”

    一下,暗忖这事儿怕是要糟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流逝,内书房只剩下朱由校翻看奏疏的“哗哗”声,魏忠贤大气也不敢出,恭敬的站在原地,感觉自己的后背都充满了寒意。

    终于,朱由校看到了一本他想看到的奏疏,只见这本奏疏上写的是“启奏陛下,臣以蝼蚁之身,沐浴皇恩,得以侍奉朝堂。

    今观陛下之圣行,钦佩之情溢于言表,今特具奏疏,颂我皇朱由校陛下无量功德。

    张居正推行新政,恩泽百姓,整饬吏治,澄清官场污浊,与我大明有大功绩。

    陛下令其沉冤得雪,各地百姓听闻,皆颂陛下之圣明。

    官员们受此激励,纷纷以张公为楷模,砥砺奋进。

    戚继光大将军,戍边卫国,保境安民,其威名曾令敌寇丧胆。

    往昔遭逢不公,幸得陛下圣裁,得以平反。

    自旨意传下,军中士气大振,士卒闻之,欢呼踊跃,咸以戚将军为楷模,勤练武艺,整饬军备。

    此皆陛下激励军心之伟绩,有陛下为三军后盾,我大明边疆何愁不稳,外敌何敢觊觎?

    陛下此举,向世人昭示陛下之仁德。

    臣愿陛下龙体安康,大明江山永固,永享太平盛世。

    臣叩谢皇恩,敬呈此奏。

    贵州道监察御史

    黄彦士

    万历四十八年,十一月十号

    谨奏”

    黄彦士,字抑美,号武皋,武汉黄陂人,是

    “楚党”

    三党魁之一。黄彦士弹劾无所忌讳,铁面无私,遂有

    “铁面黄”

    之称。

    万历四十八年时正担任贵州道监察御史一职,与东林党人在政治上对立。

    朱由校看着那些被扔在桌案上,刘芳、左光斗、江秉谦、周宗建等东林党人写的奏疏,冷哼一声道:“哼,一群心无大明,只知党同伐异的迂腐之辈!”喜欢大明:朕才是帝国之主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